一排排整齐的蓝顶棚圈鳞次栉比、一声声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一辆辆拉牛车在街巷中穿梭、一块块平整宽阔的农田里种满青贮玉米,这就是统部镇给我们的初印象。
统部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北部1 公里处,北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接壤,西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毗邻,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区,国道 306 线与省道 204 线、赤峰北部旅游大通道于此交汇,南连内地、北接草原,东西贯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统部镇的活畜交易市场异常繁盛,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种养殖基础,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肉牛产业,统部镇基本形成了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用、农收结合的新型畜牧业发展体系,着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截至2022年底,全镇肉牛存栏11万头,人均养殖肉牛9.5头,养殖户超3000户,建成2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小区9个,其中万头养殖小区2个,培育精养精育示范户200余户,现有种、养、加、服务、市场等龙头企业和大型合作社8家,饲草料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
市场交易旺 牧户客商双丰收
在统部,每天早晨唤醒人们的不是鸡鸣,而是哞哞的牛叫声。虽然差不多统部家家户户都有牛,但牛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位于统部镇区的北方活畜交易市场。林西县北方活畜交易市场始建于1998年,2011年成立北方活畜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从最初的一个小集市,历经多次改扩建达到今天的规模,市场占地105亩,建设交易30000平、暂存圈4000平、交易厅、停车场以及宾馆、餐厅等配套设施,市场辐射半径500公里,活跃在市场上的经纪人近3000人、采购商来自东北三省、河北、江西、四川等20多个省市。林西县北方活畜交易市场是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诚信经营单位、赤峰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市级“平安市场”,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具知名度的活畜交易市场之一。2022年交易肉牛突破30万头。
改良育肥 肉牛品质迈上新台阶
为了肉牛产业进一步发展,统部镇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积极向内发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林西县宏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承接主体,投资5000万元建设改良防疫中心和繁育示范园区,建设高标准棚圈10000平,建设P2实验室一处、建设诊疗室以及培训室等。企业提供冻精冷配、胚胎移植、改良防疫、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资金注入,引进资质第三方整合现有技术、人员等资源开展改良防疫、疾病诊疗、技术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与内蒙古农大,内蒙古大学共同成立了赤北锡南良种肉牛培育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联合体,聘请赤峰农牧学校三位老师负责日常培训工作,完成技术支撑团队建设。目前已培育纯种胚胎1115枚,成功移植300枚,完成冻精冷配4000头。
种养循环 串起绿色发展生态圈
肉牛品质提升了,统部镇又在产业效能上下功夫,利用定点帮扶资金4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000万元,示范推行了全面覆盖的粪污收集体系、持续提升的肥料加工体系、引领示范的规模种植体系、综合利用的秸秆回收体系、就地转化的饲料加工体系的“五大体系”为基础的种养循环新模式,打通了种植养殖各个环节,补齐了肉牛产业各环节的短板,推动形成了肉牛全产业链,饲料加工体系仅运输成本就可为养殖户每吨节约200元,为本地农户发展相关产业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统部镇为破解“耕地细碎化、种地收益低、农民老龄化”等难题,依托财政资金项目支持,在五四村实施一村一块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按照“五化”标准要求,统一采购农资、统一耕作模式、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储存、统一加工销售“五统一”标准,建设玉米种植基地1.1万亩,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售”全链条社会化服务,实现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机手、农户“五方”共赢。在“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上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开辟了新的路径,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犇牛”奋蹄正当时,富民兴业共前行。下一步,统部镇将全力以赴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稳步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推进肉牛扩群提质和育肥场建设;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统部力量。(李晓军 尹蒙 张莹)